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百年文物建筑焕发“新生命”,“历保建筑专家”助力实现历史遗产永续利用

发布时间:2023-08-04 17:39   来源:tehuifagao    作者:水中花

近日,建筑专家张卫海成功完成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项目——中华职教社旧址的文物保护修缮加固任务。作为该工程的文物检测和加固专家,这个项目凝聚了张卫海近一年的心血,他不仅要遵循现代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还必须考虑当时的修建思路及其特殊保护部位的考量。通过采用创新的加固方式,如粘钢、碳纤维、高延性混凝土等手段,成功完成了对中华职教社旧址的文物保护加固。

 

(百年中华职教社)

中华职教社旧址作为一座约100年历史的建筑,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及先驱黄炎培先生亲自集资督造,2002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由于修建时间的久远以及建筑结构设计的特殊性,建筑的外部和内部装饰存在众多需要保护的部位。这使得房屋检测和加固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与具有挑战性。

针对这一情况,张卫海和他的团队牢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综合考虑了历史修建思路与现行设计规范,制定了一套独特的加固方案。为了在加固过程中兼顾保护与创新,他们采用了粘钢、碳纤维、高延性混凝土等多种加固处理手段,确保了加固效果和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同时,为了兼容历史保护部位,团队还进行了适当的避让或转换,在不破坏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完成了加固工作。

该项目的顺利完成不仅为文物建筑加固修缮树立了典范,也为土木工程及建筑领域的专业技术与文化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张卫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加固任务既是对现代技术的挑战,也是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责任。我们充分理解并尊重历史,与现行规范相结合,为文物保护与建筑结构安全找到了平衡点。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成功,能够激发更多同行对文物建筑保护的关注与研究,为传承历史文化贡献力量。”

本项目负责人张卫海是一位杰出的检测鉴定高级工程师,又是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历保建筑领域做了大量工作,除了本项目,他还负责上海工务局大楼、圣心医院、体育大厦等知名项目,这些项目在业内备受瞩目。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以专业的技术和热爱的心态,助力历保建筑修缮、传承历史文化,为老旧建筑注入新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他在建筑结构改造、桥梁隧道加固和灾后建筑修复等领域获也得了卓越成就,充分展现了一位顶级工程师的才华与能力。

(张卫海)

张卫海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后投身于既有建筑检测加固事业中,早期工作主要涉及房屋质量检测及结构设计,他参与了上海市“平改坡”设计,负责了同济大学大礼堂、江湾体育场、人民广场喷泉检测等项目。在这些工程中,他承担了大量的数据调研、现场勘查和现场技术服务等工作,成功将研究生阶段的学成果转化为实际工程中的解决方案,在处理结构疑难问题时展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成长,张卫海成为建筑领域备受认可的杰出专业工程师。他组建并带领“同济加固”团队,从房屋质量检测、结构修缮设计,逐渐转向包括检测、设计、加固的一体化维修改造施工领域。近年张卫海团队承担了许多改造设计和修缮加固项目,依靠其技术、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出色的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其中知名工程项目有:华东医院南楼修缮改造、国家电网上海世博会企业馆紧急抢修、南京万象天地拆改加固、扬州迎宾馆钢结构加固、西藏桑珠孜宗堡修复以及四川阿日扎普康寺佛塔加固等,并创造了多个行业“首例”的突破。其中,2007年扬州迎宾馆项目开创了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对钢结构梁进行加固的先例,相关论文在全国轻型钢结构技术研讨会上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06年作为同济大学驻项目代表,张卫海还参与了上海援藏的日喀则桑珠孜宗堡修复工程,在该项目中采用了碳纤维加固技术,成为高原高寒地区应用的首例;2017年,张卫海创造性的采用高延性混凝土技术,对四川阿日扎普康寺藏式佛塔进行了加固处理,解决了超高石木结构的承载力及抗震问题。

(日喀则桑珠孜宗堡修复工程)

(阿日扎普康寺佛塔)

这些行业先例的突破和专业成就,凸显了张卫海作为一位杰出工程师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能力与对行业发展的热忱。他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探索新的解决思路,他对行业前沿的技术进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多年来配合同济大学和行业协会进行了抗震阻尼器、特种加固混凝土、体外预应力等技术领域的研究与推广。近两年,他还专注于高延性混凝土、UHPC等高性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为行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为工程建设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张卫海的卓越表现使他多次受邀参与多个行业标准的编写和审查工作,并担任评审专家审查了许多高难度改造维修项目的技术方案。这些成就和荣誉充分展示了其在行业中的突出地位和影响力。

未来,张卫海及其团队将继续致力于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他将继续推动科技创新,探索优化工程设计、提高建筑质量的新方法。他的领导力和聪明才智将激励更多的工程师们追随他的脚步,共同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相信在张卫海这些“建筑医生”的引领下,我们的城市将迎来更多焕发新生命的历史遗产建筑,同时也将迎来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文/黎肖)

上一篇: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过程工程咨询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召开
下一篇:隆沣城项目建安工程D标段项目冲出“正负零”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