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众识网1月24日(作者李明)“黄河之滨也很美,而我们河口古镇,更像是黄河风情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河口古镇一家名为“瞿家老院子”的农家乐里,老板张维胜如数家珍地给几名游客耐心地介绍着河口古镇的古往今生。
被誉为“金城西大门”的河口古镇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是古代黄河上游著名的四大渡口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交汇贯通的要冲之地。河口古镇源于汉、起于唐、成于明、兴于清。早在汉魏时期,河口就是通往河西走廊、湟水流域的重要关卡,是古丝绸之路上通商旅游的重镇,更是军事上的天然屏障。
“在浩渺的历史烟雨中,霍去病西征、东晋法显高僧西行、唐文成公主入藏、玄奘法师取经、宋元交锋、左宗棠平西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见游客听得有趣,张维胜清了清嗓子继续说:“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奉旨与吐蕃松赞干布成婚。她从长安出发,历经陇山、天水、陇西到达兰州,由河口渡过黄河,经过3年长途跋涉终于抵达拉萨。藏传佛教传说中文成公主入藏前在莲花山被点化成佛。”张维胜指着村北的一座山说:“这座山就叫莲花山,就是传说中当年文成公主被点化成佛的莲花山。”
“还有,河口古镇为何大部分人姓张呢?”张维胜故意吊胃口地停顿了一下。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继续说到:“传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李自成即将攻破兰州,末代肃王朱识宏的儿子逃到河口,被一位姓张的村民收留,改名张献龙。他的后代在河口扎下了根。村里有一座始建于清朝嘉庆三年的张公祠,就是为纪念这一支朱姓皇族的。”
他的妻子瞿海霞接着说到:“河口古镇的文化遗存也有不少,其中著名的有古城池、古码头遗址、碑文石刻、四街十七巷、四合院、张氏祠堂、清代纱灯等;河口古镇保留的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主要是四合院和商铺,是研究西北明清建筑的重要资料。其中四合院总占地面积约13000多平方米,被列为区级‘古民宅’保护对象。”
自封为河口古镇的义务宣传员,张维胜和妻子瞿海霞一有机会就会向游客介绍河口古镇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说起河口的变迁,他们便是一脸的自豪与骄傲。这对土生土长的河口人,对这几年河口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有着深刻的切身感受。
这对夫妻刚结婚那几年,为了生活,靠跑运输维持家里生计,日子过得很是拮据。当时孩子还小,每当半夜里还在跑车的老张看着身旁想孩子而哭红眼睛的妻子,心里别提有多难过。可就是这样的付出,也没有让他们过上宽松富裕的日子。毕竟有一单没一单的,起起落落不时就断了炊。前前后后十几年,到后来连养车都成了问题。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口中念叨的那个曾经繁花富裕、商贾云集的古镇时不时出现在他们的梦中。什么时候古镇能重现昔日的辉煌呢?
梦终有实现的那一天!旅游为河口古镇的腾飞插上了新的翅膀。2008年以来,河口古镇先后被评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称号。
2013年,兰州市西固区政府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古镇历史文化内涵,大力保护河口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启动实施了河口古镇保护性恢复修建工程。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黄河风情小镇,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的同时,河口镇政府还积极引导外出村民返乡创业。
2020年,张维胜、瞿海霞夫妻俩回到家乡参加了镇上的创业培训,开起了农家乐。本来有一手好厨艺的瞿海霞如鱼得水,又学会了柴火鸡、柴火鱼、小龙虾等各种色香味俱全的农家乐特色菜。这让各地闻名而来的游客在参观古街、古巷、古祠堂的同时,还能品尝绿色又美味的农家菜。热情好客又不斤斤计较的张维胜、瞿海霞夫妻俩一有空就给游客做向导参观古镇,无形中也为自己的农家乐带来了不少回头客,把“瞿家老院子”这家农家乐经营得生机勃勃,成为村民共同富裕的领头羊。
瞿海霞还经常通过网络直播介绍古镇和村民的生活,以及镇政府经常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去年她还登上了央视新闻,古镇也成为了网红的打卡地,瞿海霞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络红人。她表示今后要通过网络直播,向更多的人们介绍家乡的变迁,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河口古镇游玩。
如今,随着古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张维胜、瞿海霞一家子和村民们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在共同富裕的阳光大道上也留下了他们拼搏奋斗的身影。
据了解,截至目前,河口镇已成功打造60多家农家乐和20多家小吃店,带动就业2000余人,让当地村民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旅游经济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