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编钟倾天下/出土文物:曾侯乙编钟
全套钟含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明亮的高音,丰富的色彩可调配出相当的表现力,可以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这套编钟的击奏工具共有八件。六件7字形小木槌,由三人各执一对,分别掌奏中层的三组钟,并兼顾上层钮钟,主奏旋律。两件长215厘米、粗6.6厘米的彩绘大棒,由两人分执,掌奏下层大钟,可配以和声,或烘托气氛。音列充实、音频准确,堪称我国古代编钟之最,并以其数量之多,铸造之精,音律之全,音域之广,音色之美,被称之为“稀世珍宝”。
晨钟叩响醒三世,暮鼓妙音证圆通
石中元 撰写
一、华夏最早的钟鼓
二、北京钟鼓楼与大钟寺永乐大钟
三、晨钟暮鼓——惊人迷梦
附录:《晨钟偈》《暮钟偈》
一、华夏最早的钟鼓
您知道钟、鼓的来历吗?相传黄帝命乐官伶伦作音律,伶伦仿效凤凰的鸣叫,用竹管定了十二律。然后他又定出五音,分别为宫、商、角、徽、羽。大禹成为首领后,打败了三苗部落,然后,大禹让人在门口设了钟、鼓、磬、铎、鞀五种音乐,并告诉人民,教他道理的可以击鼓,向他讲明义的可以敲钟,告诉他事情的摇铎,通知他忧患的击磬,告状的可以搖鞀。
考古发现中,有原始形态的“陶钟”。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前3900~前3000)陶钟,由细泥红陶制成,光素无饰,有柄。
成语有“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之说。古代豪门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铜鼎盛各种珍贵食品(敲着钟,列鼎而食).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诗礼簪缨之族,指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泛指读书人家以诗书礼仪教育子弟。
钟原本指中国古代传统的打击乐器,形状扁圆而中空,起源于商朝,多为青铜制,用于祭祀或宴饮。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
2009年,我在湖北省随州市探亲访友时,曾读到有关编钟的诗:“清晨,当我们漫步在白云湖堤/厥水河玉带含烟,涢水河风光秀丽/清冽的空气中流转着花香鸟语/傍晚,当我们徜徉在城市街头/编钟乐穿透夜空,霓虹灯闪烁魅力/古老的城池中涌动着现代气息”(诗人北极熊)。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了曾侯乙编钟,青铜光泽的钟体,保留着优美迷人的原有音响。钟架置于墓室的西面和南面,西架长7.48米,高2.65米;南架长3.35米、高2.73米。中下层立柱为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全套编钟气势雄伟、场面壮观。
演奏编钟
悠扬的钟鼓声伴随着人类,从远古的蛮荒走向了现代社会。辽宁省凤城县有紫阳观鼓楼,其对联警醒世人:晨钟响亮,惊醒世上迷途客;暮鼓声哗,唤回苦海梦中人。
湖北省随州文化公园天籁宫园内,至今还悬挂一副对联:“磬响钟鸣,此曲只应天上有;金声玉振,斯音终得世间闻”,这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主编石中才先生撰写的。石中才著《当代百家对联欣赏》重庆出版社1991年9月版,著《对联写作与欣赏》、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版。1994年石中才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全国“联坛十秀”之一。1996年他率编钟队在福建武夷山文化宫展演,撰写门联:“聆听战国编钟绝响;欣赏神州文物精华”,各方游客驻足欣赏编钟文化。
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和狩猎征战的器具。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礼记·明堂位》载,“伊耆氏”之时已有“土鼓”,即陶土做成的鼓。由于鼓有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助威之用。鼓作为正规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
作为礼器和乐器的钟鼓,早在商周时代即被运用。无论祭祀朝会、征战庆典,都撞钟击鼓。甚至在《诗经》的开篇《关雎》中,当君子得到淑女之后,也是“钟鼓乐之”。先秦典籍《周礼》记载,为了敲钟击鼓礼仪的需要,设钟师鼓人。《春官宗伯第三》说:“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凡祭祀、食奏‘燕乐’”。《地官司徒第二》说:“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
二、北京钟鼓楼与大钟寺永乐大钟(图解)
鼓楼定更击鼓、钟楼撞钟报时。北京钟楼,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在鼓楼北,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后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钟楼的正中立有八角形的钟架,悬挂“大明永乐吉日”铸的大铜钟一口。钟高7.02米,直径3.4米,重63吨,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铜钟。原先钟楼内悬挂的并不是这口钟,而是同样为永乐年间所铸的一口大铁钟,但因为音质不佳,后来才改用铜钟。原铁钟则被置于墙边,目前已被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收藏。
北京钟楼:大钟的正面下端有“大明永乐年月吉日制”的铭文。钟身内外壁铸22.7万字的经文,字迹清晰可辩,可以想象到钟有多大。经文为明代书法家沈度的楷书,是馆阁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永乐大钟过新年时敲响祈福,轻击圆润悦耳如听仙乐,重击深沉宏亮余音缭绕三分钟始歇,这归功于钟下面石块砌就的八角形散音池,对于声音有奇妙的改善作用。钟声方圆15公里之内能够听到,在明清来说震动整个北京城。
北京大钟寺寺内大钟楼。
北京大钟寺寺内大钟楼:钟下面的青石台基上砌有八角形散音池,池深70厘米,直径4米,距离钟口1米,既可减低钟架的高度,又可有很好的共鸣作用。
三、晨钟暮鼓——惊人迷梦
日月两轮天地眼,金声玉振唤众生,“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时休”(陆游),与世人安然相处的晨钟暮鼓,如同天外之音,在天长日久的报时里,从中领悟到大自在的人天境界。
一花一佛一世界,三摩三藐三菩提。钟声让人反省,鼓声给人力量。钟声悠远绵长,鼓音圆润洪亮,从中受益无穷。日常的自然生活,蕴藏了许多的禅意佛心,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觉察到,领悟到罢了。“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唐诗)。寺庙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在时光的流逝里,使人警觉醒悟,使人安之若素。正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听静夜钟鼓声,惊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云月影,方知身外有身。
正是:佛门敲钟击鼓,乃明义大道也。自古以来,寺院每于晨、昏都会敲钟击鼓,早晨先敲钟后击鼓,夜晚先击鼓后叩钟,用成语“晨钟暮鼓”表述,只是一种互文的说辞。
钟响,代表醒来了、觉悟了;暮鼓咚咚,表示偃旗息鼓,大家要休息了。钟鼓,也就代表早晚作息的意思。敲钟击鼓还有警觉的作用,警惕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因此,敲打钟鼓时,应如同交响乐团演奏,互相配合,如法如仪。现今的寺院,在大殿前的左右两侧多建有钟楼、鼓楼,分别安置钟和鼓,称为“左钟右鼓”。佛教寺院的钟楼和鼓楼,设有专司钟鼓的钟头和鼓头。
华夏文明有清源,钟声激荡三千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佛陀在世时反复强调,“以己为岛,以己为归”,要靠自己的修行求得解脱。佛陀临终的时候告知弟子,人生有聚有散,有会有离,有生有死,大家不必依恋我,要“以戒为师”,要“以法为归”,“凡大小之行,皆以法随法而住”。
晨钟暮鼓,唤醒众生,佛教寺院敲钟击鼓是有仪规的。早晨,钟声继以鼓点;迟暮,鼓点继以钟声。“钟敲鹤起,鼓击龙飞”;“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寺院不仅把钟鼓作为实施佛教礼仪的重要法器,还在钟鼓声中注入了深沉的佛教教义;论其作用,寺院以外的钟鼓远逊其色。
晨钟暮鼓,妖精鬼怪退三舍;金石和鸣,佛音妙语吉祥身!佛法注重于实践,抛开繁琐的教条,直接把握佛门要意。佛陀注重现实生活,强调自力解脱。佛陀告示:自己的命运是由自己的修行和行为决定的。依靠自身的觉悟,自身的智慧去求得解脱。本焕长老一生弘法布教,建寺庙安置全国各地僧人,享年105岁,他在世最后一句话“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事就好”。星云法师说“是什么人,做什么事。”如我是一个和尚,就要做和尚的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和尚的本分,怕就怕,做一天和尚不撞一天钟。
洪钟震响,声遍十方。“千朵红莲护住身,坐驹骑着墨麒麟。万妖一见往远躲,济公法师有妙音!”晨叩钟,智慧长,菩提增;暮叩钟:愿成佛,度众生。钟声与天地合一,与宇宙同步。钟声中有慈悲喜舍,有四无量心:慈,给人以快乐;悲,去除人们的痛苦;喜,跟众生同喜乐;舍,能够把一切都放下。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钟声中隐戒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钟声震撼人心,钟声遍布道场,在钟声中保持一个平常的心,阿弥陀佛!
附录:《晨钟偈》《暮钟偈》
晨钟偈 唱颂:齐豫
闻钟声 烦恼轻 智慧长 菩提生 离地狱 出火坑 愿成佛 度众生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剎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逻心无动转
南无清净法身 毘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 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 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
南无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南无清凉山 金色界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嵋山 银色界 大行普贤愿王菩萨
南无普陀山 琉璃界 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 幽冥界 大愿地藏王菩萨
暮钟偈(唱颂:齐豫)
愿此钟声超法界 铁围幽暗悉皆闻 闻尘清净证圆通 一切众生成正觉
唵 伽啰帝耶 娑诃 唵 伽啰帝耶 娑诃 唵 伽啰帝耶 娑诃
洪钟初叩 宝偈高吟 上彻天堂 下通地府
上祝诸佛菩萨光照乾坤 下资法界众生同归一乘
三界四生之内 各免轮回 九幽十类之中 悉离苦海
五风十雨 免遭饥馑之年 南亩东郊 俱瞻尧舜之日
干戈永息 甲马休征 阵败伤亡 俱生净土
飞禽走兽 罗网不逢 浪子孤商 早还乡井
无边世界 地久天长 远近檀那 增延福寿
三门清净 佛法常兴 土地龙神 安僧护法
父母师长 六亲卷属 历代先亡 同登彼岸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嵋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注:《晨钟偈》《暮钟偈》摘自:禅林深圳般若读书网
2021年6月27日星期日撰写于北京东城青年湖。2022年6月22日改稿于北京延庆温泉西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