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情系闽宁!南京大学菌草小分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31 08:56   来源:shigjun1993 微供稿    作者:水中花

  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离不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其中涌现出不少通过对口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成功范例,闽宁镇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充分了解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运行模式,由南大学子组成的“菌草小分队”于2023年暑期前往福建农林大学菌草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深入扶贫一线,重走当年的菌草扶贫之路。
  奔赴山海——闽宁携手情谊不断
 
  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山海情》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让更多人了解了闽宁镇的故事。剧中农技专家凌一农的原型就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的林占熺教授。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对口扶贫协作,林教授与团队带着6箱菌草草种,前往固原市彭阳县,开启了“菌草扶贫之旅”,如今,菌草业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一个重要产业,一大批农户通过发展菌草生产告别了贫困。
 
  南京大学实践团队成员汪洋海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对林教授的故事耳熟能详。他说:“林占熺教授是福州的骄傲,他的勇气、智慧和奉献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正是受到他的影响,我决心投身一个有意义的事业,重新走过老一辈科研人扶贫宁夏的道路,以此向林占熺教授致敬,并展示福建援助宁夏的努力和成就。”不仅如此,他还希望借此实践,让闽宁菌草互助的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参与扶贫事业。
 
  实践团队从福建出发,将重心放在闽宁协作体系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菌草产业的发展。他们实地考察田间地头,走进科研实验室,拜访了一位位扎根在贫困地区的扶贫科研人员。
 
  攻坚克难——“以草代木”脱贫致富
 
  菌草,作为一种绿色生态产品,其在农业、医药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是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的主要产业。于是,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第一站便来到了福建农林大学菌草所参观学习。
 
  在与科研人员的座谈中,实践团队深入了解菌草的种植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景。福建省的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充足的土地资源为菌草种植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的菌草种植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新高度:零除草剂、零杀虫剂、高储碳,并且具有富集重金属,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这些优点既能有效地缓解宁夏土地盐碱化情况,增加生物多样性,又能帮助宁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可谓是一举多得。
  实践团成员在国际菌草苑了解菌草生长情况
 
  实践团队有幸采访到了菌草技术的发明者林占熺教授,从他的口中,我们得以了解中国菌草技术的发展历程。
 
  1983年,林占熺到福建省长汀县考察。在了解到当地民众砍伐树木种植香菇,不但没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反而破坏了生态环境之后,林占熺开始了自己“以草代木”的菌草研究。然而,拮据的科研经费成为了研究的大难题,无论是菌草的种植还是食用菌的培养,都需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而更为精确的科研实验,则需要更多设备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在那个年代,连最基本的培养基的获取都是十分困难。为此,林教授仍然想了许多的“因简制宜”的办法:没有高端的设备,就利用汽油桶作为简易的保湿杀菌装置;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就自己在田间搭起小棚进行实验;没有大型降温设备,就用土法进行降温保湿……
 
  在几乎没有任何文献和研究记录的条件下,林教授从零开始,尝试无数菌种,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不断实践,创新地发明了菌草技术——即用草本植物代替木头作为食用菌的养料,并且将这份技术带去了远在西北戈壁滩的扶贫一线,让菌草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幸福草”。
 
  在林占熺教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林教授认为,科学家要时刻心怀人民,新兴技术的研发也要以人民为中心,他秉持“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的坚定信念,在二十多年来多次前往国外,传授推广菌草技术。当时,非洲绝大多数地区还在使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方式,如何让他们掌握菌草这一现代生物技术,这是林教授团队遇到的一大难题。在非洲的旅途里不仅需要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甚至还遇到过生命危险。但是想到很多非洲的老百姓每天都要面对饥饿的威胁,作为共产党员的林教授毅然决定留在这里。他们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使菌草落地生根,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埃及、斐济等多个国家取得了成功,通过菌草技术将来自中国的大爱传播到非洲大地上。
 
  在与实践团成员交流的过程中,林教授看到有年轻人愿意了解菌草技术和助农事业十分开心。他不仅亲自讲解各种技术细节,手绘实验器械的示意图,还热情地分享了许多自己早年的经历。林教授说:“现在有一些年轻人成了利己主义者,只想着怎么让自己发财。我觉得这个当代青年要有多一点的担当,多想想自己能为老百姓做些什么。”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年近80的林占熺依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他和团队研究探索建立植物、菌物、动物循环生产的菌草产业链,帮助更多乡亲过上好日子。
  实践团成员与林占熺教授
 
  技术扶贫——因地制宜绿色发展
 
  在参观完福建农林大学菌草所、聆听了林占熺教授的谆谆教诲之后,南京大学菌草小分队的成员们沿着林教授走过的路,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的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了解菌草技术与产业在宁夏的发展情况。
 
  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周兴德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的成员们首先了解了园区主要的发展项目——菌草食用菌研发与菌筒智能生产,通过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周老师的科普打破了队员们的固有认知,菌类不止能供人食用,还能加工制造为菌草菌物饲料、生物质能源、生物材料等,不仅如此,在上一辈菌草研究者的努力下,现在的菌草技术十分发达,可以利用其治理崩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石漠化等自然灾害,造福百姓。
  周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植物、菌物、动物的三物循环
 
  随后,实践团成员跟随周兴德老师来到了产业园的巨菌草田。巨菌草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和农业资源,其用途广泛,是盐碱地治理的"新方法",也是以草代粮的"新路径"。巨菌草在含盐量6.1%%、pH8.3的盐碱地能正常生长。据了解,盐碱化使得当地原有的玉米种植受到了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常年低下,而在菌草产业引入该地后,巨菌草在盐碱地生长繁茂,当季已高至两米有余,倒伏现象减少,对于盐碱地的治理也愈发产生成效。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南京大学菌草小分队的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菌草技术发展情况,与扶贫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学习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脱贫攻坚精神,同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用青春与智慧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实践团成员与周老师在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合影留念
 
  通讯员汪洋海王一如林煜

上一篇:【参展】半条鱼深度解析行业动态,沈阳家博会现场精彩不断
下一篇:素派门窗成功举办低碳建筑标准及政策——门窗节能技术方案交流会圆满落幕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