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0 14:22 来源:农村日报 作者:水中花 |
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阿里河森工公司坚持啃“硬骨头”、蹚“深水区”,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奋力攻坚,各项改革任务取得根本性突破。
高效提升治理效能,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该公司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严格落实党组织第一议题制度,不断推进党的领导融入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党建进章程”,修订完善党委会前置研究事项清单,明确了6个方面36项前置事项,明细党委“定”和“议”的具体事项。完善公司党委、董事会、总经理工作规则,厘清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边界、责任义务,有效行权履职。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实施“一岗一契约”、“一人一考核”的差异化考核,编制了经理层岗位说明书,建立完善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
制定印发《阿里河森工公司总部组织机构优化调整方案》,开展“总部机关化”专项治理工作,将原有43个科级机构调整至37个,减少13.9%,将原机关总部22个职能部门调整至16个,减少27.2%,明确了机关总部部门、公司二级单位的权责边界,构建起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执行有力、成效显现的治理机制。同时,通过对标优秀企业,开展制度体系和执行力建设活动,推进立改废释工作,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去年以来,印发了制度体系及执行力建设实施意见和制度体系清单,整理现有制度239项、岗位职责409项、岗位说明书612份,编制内控制度、岗位职责等汇编8册,形成了以公司章程为基础的企业内部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深化三项制度管理,企业活力不断激发。该公司坚持以贡献者为本,优者进、劣者汰。完善竞争上岗、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制度,实行人力资源调配管理,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强化劳动组织管理。公司根据需要组织管理人员竞聘,鼓励“能人举手”,真正实现“上岗靠竞争、任职凭能力”。两年来,管理人员有10人参加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大学生27人、退役军人5名,构建了“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用工体系。
建立与业绩挂钩的薪酬分配机制,大力推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制定完善一系列工资分配制度和办法,落实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人才和一线苦脏累险岗位倾斜。推行全员绩效考核,采取分层级考核的方法,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分高下,合理控制分配差距,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2021年科职人员依据绩效考核和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评出ABCD四个档次,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依据考评办法评出优秀、称职、一般称职和不合格,均按9%、10%、11%比例发放绩效工资。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企业动力不断提升。该公司采用分类定责、分类考核,实施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差异化考核方式,与林场、非林场基层单位和机关部门分别签订绩效考核责任书。同时将党建工作责任制与生产经营相融入,建立以经营业绩考核为核心,企业管理与企业党建考核为两翼,科学、完整、高效、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了考核的指挥棒作用。2021年签订绩效考核责任书37份,兑现率100%。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严守林地红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建设质量持续提高。去年,公司森林抚育质量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他们不断提高种苗培育能力,育苗生产73亩,产苗量931.09万株,其中西伯利亚红松产苗量44.68万株,累计向市场销售苗木83.06万株,全国唯一的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基因库获得批准;大力推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年培植各类食用菌230万袋(盘);森林火灾、安全事故、林政案件、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均为零;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实现“双增长”。
这一连串数据和举措的背后,是一条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的攻坚之路。阿里河森工公司乘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东风,蹄疾步稳、成效明显,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潘志鹏 乔莉)
|
|
|
|